00后“蹭老”消费,乐得当团宠

日期:2023-10-12 20:58:25 / 人气:195

00后,乐于做群宠。
最近年轻人盯上了“夕阳红”旅行团,涌入老年大学,与60后、70后成为同学,成为忘了过年的朋友,被外界嘲讽为“蹭旧消费”。受访者供图
在“中秋+国庆”超长黄金周中,成功圈出了“夕阳红+年轻人”的组合。参与其中的年轻人纷纷晒出自己独特的“养老生活”:加入老年旅行团,省钱省力减压!这种被外界调侃为“刮痧式消费”的新时尚,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好奇和参与,也为这一群体提供了跨年龄层的全新生活体验。
“我是个年轻人,我不能爬山赢大叔。我不能和我阿姨讨价还价。我只能充当团宠‘吉祥物’,一直吃喝舔舔!”郑州大学大三学生高通(音译)跟随奶奶和爷爷参加了“夕阳红”老年活动。她原本是高年级组的保驾护航,却被高年级组的“降维”打击,成了“小尾巴”和被照顾的“显眼包”。
如今,越来越多像高通这样的00后盯上了“夕阳红”旅行团,涌入老年大学,与60后、70后成为同学,成为了刻骨铭心的朋友。一种年轻人“逆向消费”的趋势正在兴起。这些被外界嘲讽为“老式消费”的新趋势,让很多年轻人因为好奇而“入局”。他们自曝了自己独特的“养老生活”,省钱、省力、安全、减压,不禁让人直呼“泰裤辣”。
来老年组当“团宠”
“我选择报老年组,一方面是为了照顾爷爷奶奶,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组的价格实在太诱人了!”对于正处于学生阶段的高通来说,老年团的性价比让她非常动心,没有后顾之忧的舒适也让她更加放松。
“为了适应老年人的休息和习惯,旅行团去的每个地方都有充足的时间,非常轻松愉快。”学摄影的高通一下车就被大妈们围住,“争着”让她帮忙拍照,然后附上一个“彩虹屁”和一个“小美女”,夸我是“美女”。叔叔阿姨们永远不会让高通白忙活。有的送小吃,有的送饮料,有的请她吃正宗的重庆火锅。”他们的老年生活很精彩,不比我的大学生活差,然后我会尝试和老年群体一起旅行。"
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朱克和女朋友跟团去浙江时,没想到被误入老年组:“我一上车,都是老年人!我当时有点失落和尴尬。我觉得我不能和这些老人一起玩。没想到能天衣无缝地融入进去。”
“我们年轻人大多都是生活中的‘社交恐惧’,没想到老人们都是‘社交牛’,拉着我们聊天、拍照、唱歌,水果、特产、零食一直塞到我们手里。”朱克觉得爷爷奶奶很亲切,很照顾她。“有个爷爷怕我们吃不饱,还花钱给我们添菜。他们好像把我当孙女一样宠着,生怕我们饿着,真的很温暖,很感动!”
“总有人说跟团体验不好,但我挺喜欢跟团的。一路上都有导游,很放心,也很省时间。”朱克记录了老年人团体旅游期间的各种消费。除了团费,没有隐形消费,也没有强制消费。他还通过和老人“吃”“玩”“讨价还价”攒了一笔钱。
“很多人对年轻人参加老年组心存疑虑,认为这是‘作秀’,但从质疑到理解,你只需要经历一次。"高通告诉中国青年报·中青网记者,她在旅途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,还有来自阿姨们、爷爷们的温暖和善意。
在老年大学找到独特的“存在感”
暑假期间,出于好奇,高通还和爷爷一起走进了老年大学。“虽然我老家是个‘十八线小城市’,但是这里的老年大学很正规。舞蹈队里的老奶奶们跳舞,还有很多灯光,服装,音响。书协的爷爷们写的又大又长的画,不比书法家差。”她介绍,老人们还会自费办自己的报纸,在上面发表诗歌、散文、连载小说。报纸内容广泛,或批评当前的弊端,或赞美美丽的风景,或赞美传统文化...
“早上八点,他们也是早上八点上课。一些人穿着太极服,一些人穿着瑜伽服,一些人拿着刷子...当然,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迟到,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张明亮的脸,充满了爱。”高通这样描述她眼中的老年大学。老年人也会赶早课,也会请班里的每个人帮忙网购“切菜”,这和年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模一样。
在23岁的张宇看来,好奇心和兴趣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你能找到外界无法给予的独特“存在感”。现在的年轻人,尤其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小白,经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。在枯燥忙碌的工作中,他们往往成为职场上的“小透明”,但其实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张宇对“老年大学”的兴趣,源于她无意中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分享:“好消息:大学毕业六年后重新步入校园;坏消息:我进了老年大学。”
年轻人进入老年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充满好奇的张宇,也就是我(16性格测试中性格内向内向),报了老年大学的油画班。油画课上,张宇和同桌70岁的爷爷、69岁的奶奶临摹《戴珍珠耳环的姑娘》。“虽然我出生在美术专业,但我在这里获得了不一样的绘画体验。以前我画画是为了学习,是有目的的。现在,我和爷爷奶奶都很喜欢,课堂气氛非常轻松舒适。”张宇说,下课后,爷爷奶奶会夸她的画,炫耀自己临摹的作品。“虽然爷爷奶奶画的人物不怎么样,但是他们的成就感很有感染力。”
“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。虽然我的长相是个‘显眼的包包’,老人们不会因为我是个年轻人而感到意外,但对班里的‘老姚’却格外在意。教室里的气氛让我觉得很舒服。”张宇说班长爷爷会给她带吃的。在这里,她觉得自己有独特的偏好,并找到了在工作中得不到的认可。
与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上班族不同,像张宇这样刚毕业的年轻人,往往没有时间或足够的财力支撑他们追求高质量、高强度的休闲活动。此时,慢节奏、低价格的老年大学对年轻人的接纳,成为他们缓解压力、丰富业余生活的更灵活的休闲方式。
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双向“救赎”
“年轻人的世界更加竞争和内卷化,让人感觉压力更大,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压力,导致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相对较低。”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姚指出,老年消费可以低成本地做一些事情,在与老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智慧,也可以帮助老人,从而获得存在感、价值感和认同感。
其实所谓的“消费”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。在消费的过程中,还能滋生滋养亲密的人际关系,让人心情愉悦。姚认为,“年轻人不是简单的‘搓’。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贡献或分享来体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,这也是一件好事。”
对于行色匆匆、不断在路上的年轻人来说,慢生活是很多年轻人向往和憧憬的。画画,唱歌,和老人互动,可以大大改善年轻人和老人的孤独感。年轻人精力充沛,老年人经验丰富。打破物以类聚的魔咒,使之充分融合,就能构建出跨越年龄界限的“固定结构”,对于弥合或缓解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具有重要意义。
“老年人最大的财富之一是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。这些被时间凝结的东西是很难被取代的。对于大多数压力很大的年轻人来说,和老人相处,经常和老人在一起,无疑可以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。”姚对说道。
“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很强的互补性。通过休闲娱乐旅游,可以增进相互了解,进一步整合资源。”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、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看来,这种自发的、利益驱动的“互助”实践,有助于弥合代际鸿沟,增强代际沟通的有效性和连续性,增进年轻人与老年人在观念、消费习惯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和沟通。
同时,她也提醒,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力、资源和优势,比如跑腿,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寻找旅游指南和餐饮信息,为老年人做点事情。
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,传统的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的群体活动特征,可能会有所改变或一定程度的改变。“看老人怎么玩,体验老人怎么玩,和老人一起玩,可以让年轻人穿越时空,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文化碰撞,体验跨时代的生活方式。随着时间的发展,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。”姚对说道。
(文中张宇为化名)
实习生惠子月中青日报·中青网记者谢万珍来源:中国青年报
来源:中国青年报”

作者:耀世娱乐-耀世注册登录平台




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© 耀世娱乐 版权所有